时间: 2025-04-26 10: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4:11
“徒费唇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白白地耗费口舌”,形容说话没有实质内容,或说话而没有实际效果。基本含义是指空谈、无用的辩论或讨论,强调言辞的无意义。
“徒费唇舌”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柳河东集·对柳宗元书》。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提到某些人虽然口才出众,但所说的话却没有实际意义,强调了空话的无用。该成语反映出古人对言辞的重视,倡导言行一致。
“徒费唇舌”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徒费唇舌”反映了**文化中对实际行动的重视。在传统社会中,言而有信、重视实践是重要的价值观。现代社会中,尽管依然重视口才和表达能力,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
“徒费唇舌”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会议上喋喋不休,却没有真正贡献的人。它传达了一种对空洞言辞的不满和对实际行动的渴望,使我在表达时更加注重内容的实质性。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小组讨论,许多人只是重复自己的观点而没有深入探讨问题。最终,我使用了“徒费唇舌”这个成语,提醒大家关注实际解决方案,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讨论上。这个提醒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讨论逐渐转向了实际的行动计划。
在一个诗歌中,我尝试融入“徒费唇舌”:
月下吟风空对影,
徒费唇舌无所成。
若问何为真意在,
唯有心中自有声。
在英语中,可以用“empty talk”或“talk is cheap”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短语同样强调了言辞的空洞性和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实质内容的共识。
通过对“徒费唇舌”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语言的力量与局限性。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学和交流中,务必追求实质内容,避免无谓的争辩。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促使我在交流时更加注重内容的实用性。
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资治通鉴·唐纪》:“徒费唇舌,无益于国。”
《后汉书·袁绍传》:“徒费唇舌,不如早图。”
《汉书·王莽传》:“徒费唇舌,终不能服。”
《史记·项羽本纪》:“徒费唇舌,不如一战。”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徒费唇舌,无益于事。”
妙用岂是人人都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不如省些精神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