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09:22
成语“负隅顽抗”字面意思是“在角落里抵抗”,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绝境中仍然顽固地抵抗,不肯屈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面对强大压力或不可避免的失败时,仍然固执地抵抗,表现出一种不屈服的态度。
“负隅顽抗”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左传》。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成语表达了对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依然不甘示弱、奋起抵抗的精神。它反映出古人面对困境时的刚强与执着,具有一定的英雄主义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负隅顽抗”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在极端困境中不屈服的精神。例如,在古典小说中,英雄常常会面对强敌,而选择“负隅顽抗”。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固执态度。例如:“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选择负隅顽抗,不愿意放弃。”
同义成语:不屈不挠、顽固不化。
反义成语:屈服投降、随波逐流。
在**文化中,负隅顽抗常常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仍然有其适用性,尤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激励人们不轻易放弃,勇敢面对问题。
“负隅顽抗”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体现了在绝境中不屈服的勇气。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鼓舞着许多人,尤其是在逆境中奋斗的人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求职过程,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感到沮丧,但我选择了负隅顽抗,不断调整自己的简历和面试策略,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在某个偏远的小镇上,一个老奶奶独自守护着她的家园。即使风雨交加,邻居们都已撤离,她依然负隅顽抗,坚守着那片土地,成为了传奇般的存在。
在英语中,“to hold the fort”可以与“负隅顽抗”相比较,意指在逆境中坚守岗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传达出坚守与不屈的精神。
通过对“负隅顽抗”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逆境中坚持和抗争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在我生活中启发了我面对困难时的态度,提醒我在困境中不轻言放弃。
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战国时期,齐国发生饥荒,饿死了许多人。孟子的弟子陈臻要孟子再次劝说齐王开仓放粮,孟子说他不想再做冯妇,于是讲一个众人赶虎,虎负隅顽抗,冯妇前去打死老虎,虽然为民除了害,但很多读书人去讥笑冯妇的故事
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死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