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3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52:38
“羹藜含糗”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藜(一个草本植物,古时常用作食物)做羹,用糗(指的是腐败或变质的食物)来调味。整体上,这个成语形容一种不堪入目的情况,通常用来指代一种低劣或不合格的状态或品质。
“羹藜含糗”出自《史记·平原君赵成》,描述了当时人们对饮食的讲究和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成语强调了用劣质食材(如糗)来调味良好食物(如羹)的不合理性,象征着不应以次充好,突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对饮食的讲究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羹藜含糗”反映了一种对低劣事物的不满。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在选择和评价生活中的事物时要保持高标准。
“羹藜含糗”给人一种失望和无奈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不足,最终成果显得“羹藜含糗”。这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中,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一首关于生活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这羹藜含糗的日子里,
我常常追寻那一缕清香,
欲将平凡的现实,
化为诗意的晨光。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比如“cut corners”,意为为了节省时间或金钱而采取简化的方式,通常带有贬义。两者都强调了降低标准或质量的行为。
通过对“羹藜含糗”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是词汇的堆砌,更是文化的承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深度,帮助我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难语太牢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