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3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1:47
成语“奉为楷模”的字面意思是将某人或某事物视为典范或榜样。其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方面,以某个事物或人物作为学*和模仿的对象。
“奉为楷模”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在文化中,楷模一词通常与道德、行为标准相关联。成语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对榜样的尊重与推崇,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品德与行为的重视。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奉为楷模不仅是对个人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它反映了社会对优秀品质的追求和对榜样行为的崇尚。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奉为楷模”的观念依然适用,但也需要注意榜样的选择,以免盲目崇拜。
“奉为楷模”带给我一种尊敬和钦佩的情感,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激励着我,也让我反思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将一些成功的前辈奉为楷模,学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处事态度。例如,我曾经在一位导师的指导下,受益匪浅,因此我在各类场合提到她时,总会说她是我学*的楷模。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奉为楷模”:
青松挺立傲风霜,
奉为楷模志气扬。
踏遍山河寻足迹,
心中梦想永不忘。
在英语中,“role model”可以作为“奉为楷模”的对应表达,意指一个值得学*与模仿的人物。在不同文化中,榜样的选择和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对模仿的渴望和对优秀品质的追求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奉为楷模”的深入学,我认识到榜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要以优秀的人物和行为为参考,努力成为他人心中的楷模。
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清史稿·曾国藩传》:“同治帝以国藩为楷模,封为一等毅勇侯。”
《明史·徐达传》:“太祖以达为楷模,封为魏国公。”
《宋史·岳飞传》:“高宗以飞为楷模,封为武昌郡开国公。”
《晋书·王导传》:“时人以导为楷模,称为‘王公’。”
《后汉书·马援传》:“帝以援为楷模,封为新息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