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0:23
“断金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像金子一样坚固的友谊”。在基本含义上,它形容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牢固,情谊深厚,能够经受住时间和考验。
“断金之交”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提到“金虽重,断之则金不复”,意思是说金子虽然重,但一旦断裂就无法复合,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坚固如金。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朋友之间的忠诚与信任,历经风雨而不变。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断金之交”在文化中强调了朋友间的忠诚和重情重义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种情谊仍被广泛推崇,人们在寻找朋友时,也希望能够建立深厚的关系。这种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友情的重视。
“断金之交”让我联想到那些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在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成语表达出一种温暖和坚定,使我在面对困难时不再孤单。
在我生活中,有一个朋友跟我分享了许多秘密和心事,我们之间的信任不断加深,渐渐地我认识到我们是“断金之交”。无论遇到什么挑战,我们都能相互支持。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描绘两位主角在经历重重困难后,依然坚定地站在一起,彼此守护,最终建立起一段“断金之交”的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体现。
在英语中,“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可以作为对比,意指血缘关系比其他关系更为紧密。虽然含义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某种关系的深厚性。
通过对成语“断金之交”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建立深厚关系的价值。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与人交往时更加注重真诚与信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后汉书·耿弇传》:“弇因说况曰:‘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海内无所归往。公拥兵数万,以刘氏宗室为名,宜乘其弊,以立大功。’况然其言,遂与弇俱归光武,以为偏将军。弇因进说光武曰:‘臣
《汉书·韩信传》:“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齐侯与晋侯盟于葵丘,曰:‘断金之交,无相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