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6:26
成语“有章可循”的字面意思是“有章则可循”,即有明确的章程和规则可以遵循。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避免混乱和错误。
“有章可循”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构成的“章”字通常指的是条文、章程,常用于法律、行政等领域。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规范和制度的重视,强调了有章可循的重要性。在一些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常用于强调制度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来指导行为。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秩序和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成语“有章可循”反映了对规则的尊重和信仰。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法律和管理领域,“有章可循”被广泛应用,以确保行为的合规性和效率。
“有章可循”带给人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因为有明确的指引和标准可以遵循。这种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规范的渴望,尤其是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遇到一个项目因为没有明确的流程而导致混乱。最终,团队决定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确保每个人都有章可循,结果项目顺利完成。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规范和章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在纷扰的世间寻常事,
有章可循如灯明灯。
一条条规章如星河,
引我前行不迷惘。
在英语中,可以用“there are rules to follow”或“there are guidelines to adhere to”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对规范和标准的重视,反映出文化对秩序的共同追求。
通过对“有章可循”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在语言学*和日常生活中,规范和规则不仅能提供指导,还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与合作。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保持条理和秩序的重要性。
总之,在决策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定,使之有章可循。
《资治通鉴·唐纪》:“法令者,有章可循,无章可作。”
《文心雕龙·章句》:“章句者,有章可循,无章可作。”
《汉书·艺文志》:“文章者,有章可循,无章可作。”
《史记·礼书》:“礼者,有章可循,无章可作。”
《左传·宣公十五年》:“有章可循,无章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