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35:26
“百折不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经历百次折磨也不屈服”。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不管遭遇多少挫折都不放弃,始终保持勇气与决心。
“百折不屈”最早出现在《汉书·王符传》中,其中提到“忍苦耐劳,百折不回”。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推崇。这个成语源于对古代英雄人物或志士仁人的赞美,强调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不屈。
“百折不屈”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两个类别的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同义成语更侧重于坚持的态度,而反义成语则强调放弃的行为。
“百折不屈”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坚韧精神的重视。在历史上,许多英雄和志士都被赞颂为“百折不屈”的象征,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受到推崇,尤其是在面对竞争和压力时。
“百折不屈”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感觉,联想到坚强、勇气、奋斗等积极的情感。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保持希望和勇气。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挑战。有一次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演讲时,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几次想要放弃。但我告诉自己要“百折不屈”,最终克服了困难,成功完成了演讲。
夜空繁星,闪烁如梦,
风雨兼程,我心不屈。
百折千回,意志如铁,
奋斗不息,前路光明。
在英语中,有类似“never give up”或“perseverance”的表达。这些短语传达的意义也与“百折不屈”相似,强调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对“百折不屈”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坚持与韧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富有表现力,也在实际生活中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它提醒我,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晟为人忠直,百折不屈,以功名显于时。”
《清史稿·忠义传六·林则徐》:“则徐为人刚正,百折不屈,以禁烟著称。”
《明史·忠义传四·王世贞》:“世贞为人慷慨有大节,百折不屈,以文章名世。”
《宋史·忠义传五·刘锜》:“锜虽败,犹能百折不屈,以死报国。”
《后汉书·耿弇传》:“弇性刚毅,好学不倦,百折不屈。”
要像总理那样……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