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00:42
“沉吟不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沉默地吟唱,不做决定”。其基本含义是指人在面对问题或选择时,犹豫不决,迟迟无法作出决策。
“沉吟不决”出自古代文学,通常用于描述人在思考时的状态。具体的历史来源不详,但可以追溯到古文诗词中,常用来描绘思考者在面临选择或困惑时的内心状态,反映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情感。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沉吟不决”往往与深思熟虑、谨慎选择相关联。在现代社会,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多种选择,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快速决策,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重要决策时仍需深思熟虑。
“沉吟不决”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焦虑和不安,同时也反映出对选择的重视。这个成语激发了对人类心理的思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选择中保持冷静和理智。
在一次职业选择中,我曾感到沉吟不决。面对多个工作机会,我仔细比较了每个岗位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最符合我个人价值观的工作。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沉吟不决的意义。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心中思绪如潮涌, 沉吟不决夜漫长。 月下独立观星辰, 何时能解心中惆怅。”
在英语中,“indecisive”可以与“沉吟不决”相对应,表示一个人在做决定时的犹豫。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反映了人类在面对选择时的普遍心理。
通过对“沉吟不决”的学习,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决策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面临选择时要善于分析和思考,而不是盲目行动。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宋史·岳飞传》:“飞沉吟不决,帝曰:‘将军何疑?’”
《晋书·王导传》:“导沉吟不决,帝曰:‘丞相何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亮沉吟不决,先主曰:‘丞相何疑?’”
《后汉书·袁绍传》:“绍沉吟不决,会太祖军至,绍遂败。”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沉吟不决,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张逸芳吐出那座“马”,把自己的“车”抓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