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27:32
成语“斩尽杀绝”字面意思是“把所有的敌人都斩杀干净”,引申义为彻底消灭一切反对势力或敌人。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手段,表明决心和手段的狠辣,常带有消极色彩。
“斩尽杀绝”来源于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小说。它的具体出处不太明确,但可以追溯到描述残酷战争或权力斗争的文学作品中,如《三国演义》等。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在冲突中采取的极端手段。
该成语常用于以下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的传统文化中,斩尽杀绝的做法往往与权力斗争、复仇和绝对忠诚相关,反映了人们对胜利和权力的追求。然而,现代社会更加提倡和平与对话,因此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批评极端行为。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震惊和恐惧,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争和暴力。它传达出一种绝望与无情的态度,可能引发对人性和道德的深思。
在工作中,我曾经面临一个竞争对手的挑战,起初我想采取“斩尽杀绝”的策略,彻底打击对方。然而,经过思考,我决定采取更为和谐的方式,与对方合作,共同发展,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斩尽杀绝”:
风起云涌战鼓鸣,斩尽杀绝血染城。
英雄豪杰各自志,情仇几许在心生。
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eave no survivors”,意指彻底消灭敌人。虽然两者都强调了无情的手段,但在文化背景上,英语常常更注重结果,而中文则可能更多地关注过程中的道德考量。
通过对“斩尽杀绝”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表达决心和态度时,选择合适的词汇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意图。这个成语让我反思在生活中应如何面对冲突,思考极端手段的代价和后果。
小官今日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小官今日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