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3:45
“忘恩背义”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忘恩”和“背义”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忘记了别人的恩惠,背弃了应有的义理。基本含义是指对曾经给予帮助、恩情的人不但不感恩,反而背叛或伤害他们,常用来形容那些不知恩义的人。
“忘恩背义”这个成语的确切来源不详,但其背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古代儒家思想强调“感恩”的重要性,认为人应当心存感激,遵循义理。典故方面,许多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都有类似的情节,比如一些叛徒背叛曾经救助过他们的人,表现出“忘恩背义”的行为。
“忘恩背义”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忘恩背义”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重视人际关系和道德义务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价值观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对忘恩背义行为的反感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家庭、友情和职场中。
“忘恩背义”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它不仅包含了对背叛行为的愤慨,也引发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它在表达负面情感时,能有效传递出失望和伤害的感觉。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朋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了支持,但后来他却背叛了我们的友情。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忘恩背义”这一成语的深刻含义,也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脆弱。
在一次创作中,我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在夕阳的余晖中,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朋友,如今却因一时的贪欲而忘恩背义。曾经的承诺仿佛化为泡影,留下的只有彼此间无法愈合的伤痕。”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betrayal of trust”或“ingratitude”等表达,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和道德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所传达的背叛和忘恩的情感是相似的。在许多文化中,感恩都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而忘恩背义则被普遍谴责。
通过对“忘恩背义”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感恩的重要性以及背叛所带来的伤害。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谨慎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铭记他人的恩情。
小人~,至以怨报德。 ★宋·崔鶠《杨嗣复论》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与子为兄弟,今子背吾而归金,忘恩背义,何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曰:‘吾与子为兄弟,今子背吾而归曹,忘恩背义,何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忘恩背义,无复臣节。”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郑伯忘恩背义,伐我同姓,天子弗讨,其何以服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与子为兄弟,今子背吾而归汉,忘恩背义,何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时见怪,显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