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1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25:00
“斗筲之材”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斗和筲这些小器具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才能或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没有什么真本领和大才华的人,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能力非常有限。
“斗筲之材”源自《庄子·外物》中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里提到小人的交往往是为了个人利益,显示出小人所能展现的才华和能力是有限的。这一成语强调的是人才能与价值的局限性,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斗筲之材”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斗筲之材”在**文化中反映了对人才的重视与追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对于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强调专业性和能力的重要性。
“斗筲之材”让我联想到一些曾经的小角色,他们虽然努力,但始终无法脱颖而出。这种反应可能带有一种无奈,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能力提升的思考。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过一些同事,他们的能力和表现常常让我想起“斗筲之材”。这让我意识到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和适应性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
斗筲之材难成大器。
欲图青云之志,
需苦心孤雁展翅。
以上诗句表达了对能力的追求与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mall potatoes”,也指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在西方文化中,常常用来形容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与“斗筲之材”有相似的含义。
通过对“斗筲之材”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才能和价值的相对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善用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表达,还能透过成语传递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因此,理解成语的背景和使用场景对提升语言能力非常重要。
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宋史·文苑传序》:“斗筲之材,亦有可取。”意指即使才能有限,也有其可用之处。
《晋书·王导传》:“导虽斗筲之材,而能自奋。”意指虽才能不高,但能自我努力。
《后汉书·班彪传》:“彪虽斗筲之材,而志意慷慨。”意指虽才智有限,但志向远大。
《汉书·艺文志》:“斗筲之材,不足以当大任。”意指才能有限,不堪重任。
《论语·子路》:“子曰:‘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意指才智浅薄的人。
又托日月未光,以~,乘君子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