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5:24
“北门之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北门前发出叹息,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惋惜、失落的情感。基本含义是对现状的不满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北门之叹”源于《史记·平原君赵阏子列传》,其中描述了燕国平原君赵武的故事。他在北门前感叹时局的变化和个人的无奈。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历史人物的遭遇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北门之叹”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北门之叹”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历史变迁的敏感性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适用性,尤其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北门之叹”让我联想到人生中的许多遗憾和无奈。它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这种情感的共鸣使我在表达时更加深刻,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与老同学聚会时,我们都发出了北门之叹。曾经的校园时光已然过去,大家各自忙碌于生活,感慨万千。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友谊。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北门外,风轻云淡,
昔日笑声,犹在耳边。
叹息声中,时光荏苒,
唯有记忆,伴我前行。
这样的使用展示了“北门之叹”的情感深度和灵活性。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使用“nostalgia”或“wistfulness”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这些词汇也强调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惋惜,表明了无论文化如何,情感的共通性。
通过对“北门之叹”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反思。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当下,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对过去的感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使沟通更加深刻。
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乎。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北门之叹,非独为我也。”意指北门传来的叹息不仅是为了个人,也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北门之叹,吾知之矣。’”意指袁绍知道北门传来的叹息声所蕴含的深意。
《汉书·王莽传》:“莽曰:‘北门之叹,非吾所及也。’”意指王莽认为自己无法解决北门传来的叹息所代表的问题。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北门之叹,吾闻之矣。’”意指平原君听到了北门传来的叹息声,表示他了解民众的忧虑。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北门之叹,非独为我也。”意指在北门发出的叹息,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代表了众人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