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3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6:36
成语“大失所望”的字面意思是“极大地失去了期望”。它指的是对某种事物或情况的期望很高,但最终的结果却非常令人大失所望,表示失望的程度非常严重。
“大失所望”这一成语的确切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失望主题相关。在许多古代文人作品中,常常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描绘人们因期待而产生的失落感。
该成语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及其复杂性。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个人期望的提升,大失所望**的情况也愈加普遍,尤其在社交媒体上,常常看到人们对生活的高度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该成语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令人感到失落和沮丧。它引发的联想包括理想破灭、希望渺茫,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失望感常常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
在生活中,我曾经对一场演出抱有很高的期待,结果发现演出质量并不如预期,心中感到大失所望。这让我反思,在未来的期待中,或许需要更理性的判断和调整。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明点滴夜雨声,
心中期盼似星辰。
然如梦境皆破碎,
大失所望泪满痕。
在英语中,常用的表达是“disappointed”或“let down”,例如“to be let down by someone”意为被某人辜负。这种表达同样传达了失望的情感,但不一定具有成语的凝练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成语“大失所望”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在生活和表达中,期望与现实的关系。这不仅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面对失望时更加理性和成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会调整期望,接受现实,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
秦人大失望。
《资治通鉴·唐纪》:“士民闻之,皆大失所望。”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大失所望。”
《汉书·王莽传》:“天下闻之,皆大失所望。”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人闻之,皆大失所望。”
《史记·高祖本纪》:“诸侯闻之,皆大失所望。”
五代时期,后晋大将李守贞兵败投降契丹,迫于晋高祖的压力又归顺后晋。他变本加厉,暗中收买权臣,扩充军队,在一个小和尚的鼓动下彻底亮出了反旗,朝廷派白文珂带兵前去讨伐,被收买的那些将领根本不卖李守贞的帐,让他大失所望
瑞虹~,但到此地间,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