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2:06
“桑间之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在桑树下的约定。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情感真挚的约定,常用于指代朋友之间的诚挚约定,或是旧日的友谊与情感。
“桑间之约”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其中有一句“彼采萱兮,彼采桑兮”,表达了对旧日情谊的怀念。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人们在桑树下交谈、定约有关,桑树在**传统文化中也常被视为友谊和情感的象征。
“桑间之约”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桑树不仅是农作物,也是友谊与情感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桑间之约”仍然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意义,提醒人们珍视友谊与旧日的约定。
“桑间之约”让我联想到青春岁月中的纯真与友谊,带有一丝怀旧的情感。它也激励我在生活中珍惜与朋友的约定与情感,提醒我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
我记得和几个老同学聚会时,大家提到我们在学校时的约定,虽然时光荏苒,但那份情谊依然深厚。我们共同回忆起了“桑间之约”的美好时光,决定每年都要相聚一次。
在一首小诗中使用“桑间之约”:
春风拂过旧桑间,
笑语盈盈话未完。
岁月如歌情依旧,
桑间之约永相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来表达,强调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两种文化都强调了情感和约定的价值。
“桑间之约”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友谊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约定,保持诚挚的情感联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达情感,增强交流的深度和温度。
美人者某挥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四年》:“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桑间之约。”
《后汉书·西域传》:“大月氏王遣使来献,汉与之约为兄弟,桑间之约。”
《汉书·王莽传下》:“莽遣使者与匈奴和亲,约为兄弟,桑间之约。”
《史记·郑世家》:“郑伯如楚,与楚子桑间之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郑伯如楚,与楚子桑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