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1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26:53
成语“登高能赋”字面意思是“登高时能够作诗”。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如高处、优美的景色等)能够激发灵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通常用于形容才华横溢的人在适当的时机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登高能赋”最早出现在古代文人雅士的作品中,体现了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创作灵感的追求。它与**古代诗词文化密切相关,尤其是与“登高”这一主题的诗作相结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通过“登高”,诗人们常常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与心境,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登高能赋”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诗歌和书法艺术被视为文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登高能赋”体现了追求艺术创作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成语仍强调了在特定情境下启发创造力的重要性。
“登高能赋”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艺术家与诗人,他们在高处的宁静中或许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内心的声音。这种情感上的触动让我觉得,创造力和灵感往往与环境息息相关。
在我的生活中,以往每次登山或旅行时,我总会携带一本笔记本,记录下当时的感受与灵感。我认为,正是这种“登高能赋”的体验,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不一样的美。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登高望远心自醉,
云雾缭绕意飞扬。
高处不胜寒声远,
灵感涌现赋新章。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spiration strikes”,意味着灵感突然降临,虽然没有特定的登高概念,但也强调了环境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登高能赋”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创作灵感的呼唤。在语言学*与表达中,理解和灵活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增添语言的丰富性。
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楚辞·九辩》:“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诗经·小雅·车舝》:“登彼高冈,我马玄黄。”
《文心雕龙·神思》:“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汉书·艺文志》:“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左传·昭公十二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古者~,山川能祭,师旅能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