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33:53
“百密一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百种周密的安排中总会有一处疏忽”。其基本含义是指再周密的计划或安排也难免会有疏漏,通常用来形容事情或计划的漏洞或不足。
“百密一疏”最早见于《清史稿·李鸿章传》,原文为“百密不如一疏”,意在说明即使是再细致的安排,也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漏洞。这一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事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的认识。
该成语常用于讨论计划、工作、研究等多个领域。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提醒他人注意细节,或在工作总结中指出不足之处。在文学作品中,亦可用以描绘人物在复杂局势中的无奈和失误。
同义成语“疏漏百出”同样强调了事物的漏洞,但更侧重于数量,而“无懈可击”则是强调完美,正好与“百密一疏”相对。
“百密一疏”在**文化中体现了对人性和事物复杂性的认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科技和管理领域,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应忽视细节的重要性。
“百密一疏”让我联想到做事情时的谨慎和细心,但也让我意识到无论多么周到,依然可能发生意外。这种情感反应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谦逊,接受不完美的可能性。
在我曾经参与的一个团队项目中,我们精心策划了每一个细节,但最终还是因为某个小环节的疏忽而导致了进度延误。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百密一疏”的道理,提醒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
在一首小诗中:
千思万虑如潮涌,
百密一疏终难避。
细节之中藏隐患,
谨慎行事方无惧。
这首诗表达了对细节的重视和对“百密一疏”哲理的认同。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Even the best-laid plans often go awry”,意为“即便是最周密的计划也常常会出现问题”。这种表达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经验和对不确定性的理解。
通过对“百密一疏”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仅是修辞工具,更是承载文化和智慧的载体。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适用性提醒我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也要接受不完美的现实,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清史稿·曾国藩传》:“百密一疏,功亏一篑。”
《宋史·岳飞传》:“百密一疏,终为敌所乘。”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百密一疏,虽智者不能无失。”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百密一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左传·宣公十五年》:“百虑一失,百密一疏。”
深知杜竹斋为人的吴荪甫此时却~,竟没有看透竹斋的心曲。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鼓励,用反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