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2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37:46
“五尺之童”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身高五尺的儿童,通常用来形容年幼无知、见识浅*的年轻人。引申义为年轻人的无知、幼稚,或是对某些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
“五尺之童”源于《论语·为政》,原句是“君子不器”,后引申出“无器之童”的概念,强调知识和德行的重要性。这里的“童”指年轻人,而“五尺”则是形容其身高,常用于强调其年纪小、经验少,容易被忽视或不被重视。
“五尺之童”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年纪小的人往往被视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强调了尊重年和学*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虽然年轻人有更多的信息获取途径,但“五尺之童”的概念仍然适用,提醒年轻人要谦虚和谨慎。
“五尺之童”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对年轻人的理解和宽容,同时也提醒自己在面对年轻人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耐心。它使我意识到,无论年龄多大,学*永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年轻的同事,他们刚入职场时缺乏经验,做事时常常犯错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想起了“五尺之童”,于是我选择耐心指导他们,而不是急于批评。
在某个故事中,我设定了一个年轻的主人公,虽然身材矮小,但却有着非凡的智慧。他在一次冒险中,虽然起初被大家视为“五尺之童”,但最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拯救了大家,证明了年纪和身高并不代表智慧。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young and inexperienced”,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成语,但其含义相似,都是强调年轻人缺乏经验的特点。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年轻人的理解与宽容。
通过对“五尺之童”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年轻人和年*之间的关系。在日常交流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去尊重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年轻人。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与年龄、经验相关的概念。
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后汉书·杨震传》:“五尺之童,皆能诵之。”
《汉书·王莽传》:“五尺之童,皆知其非。”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五尺之童,皆能言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五尺之童,可以为师矣。”
《孟子·滕文公上》:“五尺之童,知之矣。”
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