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2:07
“墨守成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墨水来描绘和遵循既有的规章制度,暗指固守旧有的规则和方式,而不愿意创新或改变。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过于拘泥于传统的做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墨守成规”最早出现在清代文学作品中。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书法和绘画的技艺有密切关系,强调了在艺术创作中对传统技法的遵循。成规指的是已经形成的规则或习惯,而“墨守”则有保持和维护的意思,进一步强调了对这些成规的不变。
“墨守成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迅猛发展,创新成为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墨守成规的态度可能导致落后和失败。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中提醒人们要勇于打破常规,适应变化。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多为警示和反思。它促使人们意识到,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可能会限制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它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团队因墨守成规而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的情况。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在一首关于创新与传统的诗歌中,可以这样写:
“古老的墨韵轻轻飘,
规矩成型如山高。
若无新意难破局,
愿随风行破成规。”
在英语中,与“墨守成规”相似的表达是“stuck in a rut”,同样传达出固守旧有模式的意思。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前例主義”(前例主义),也有类似的含义,强调遵循历史经验和传统。
“墨守成规”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提醒我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也为我在与他人沟通时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个成语的深入理解,我能够更好地反思自身的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旧唐书·李百药传》:“百药博涉经史,善属文,然其学墨守旧说,不能有所创新。”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学,墨守程朱,不喜陆王,以为陆王之学,空疏无实用。”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博学强记,六经皆能背诵,尤长于《春秋》,然其学墨守宋儒,不能有所发明。”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然其学杂于申、韩,而墨守之。”
《后汉书·郑玄传》:“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然玄守道,不与世事,故能墨守其说,不为时变。”
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