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8:15
“废寝忘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废弃了睡眠,忘记了吃饭”。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专注于某项事情,以至于忘记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吃饭和睡觉。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全神贯注、投入某种活动或工作,常常是为了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
该成语源于《庄子》一书,原文为“故君子之道,废寝忘食,而志于道者,虽死无悔”。这里表达了对理想和追求的执着。成语的出现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理想追求的重视,以及勤奋努力的价值观。
“废寝忘食”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工作、学*、研究等方面的专注状态。它可以出现在以下几种场景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与努力被视为美德,因此“废寝忘食”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对工作的投入依然被重视,但也开始强调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适度。
“废寝忘食”让我联想到那些为梦想而拼搏的人,他们的执着和热情常常令我钦佩。但同时,也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不要忽视自己的健康与生活的其他方面。
我在大学时,有一段时间为了赶论文,真的废寝忘食,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虽然最终完成了论文,但也因此感到身体极为疲惫。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追求目标的同时,保持健康同样重要。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描绘一个年轻的画家,为了追求艺术的巅峰,废寝忘食地投入创作,直到一个清晨,他终于完成了一幅惊世之作,然而却因为长时间的熬夜而病倒在工作室中,反思生活与艺术的平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意指熬夜工作或学*,强调了专注和努力的概念。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勤奋的赞美在各语言中普遍存在。
“废寝忘食”不仅是对专注程度的描述,更是对追求理想的执着表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也能更好地传达对他人努力和执着的赞赏。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既要有激情,也要关注身心健康的平衡。
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南史·沈麟士传》:“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火故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嘿之所致也。”
《晋书·皇甫谧传》:“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凡所著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凡数十篇,并重于世。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
《后汉书·张衡传》:“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其辞曰:‘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其弗违。匪仁里其焉宅兮,匪义迹其焉追?潜服膺以永靓兮,绵日月而不衰。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贞节。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志抟抟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旌性行以制佩兮,佩夜光与琼枝。缨斯须之愿言兮,慕历阪之嵚巇。惧天网之易纽兮,畏人言之多辟。独申旦而不寐兮,忧天步之艰哉。废寝忘食,思虑营营。’”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左传·宣公十五年》:“废寝忘食,以从王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来到楚国叶邑。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孔子。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偷偷问子路,子路不知怎样回答就问孔子。孔子说他努力学习不厌倦,甚至忘记了吃饭与睡觉,津津乐道授业传道
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