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5:52
成语“名重一时”的字面意思是“名声在某一时刻非常显赫”。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声望极高,通常暗示其成就或影响力非常显著。
“名重一时”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它的构成元素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追求,特别是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许多历史人物因其卓越的才能而声名显赫。这个成语反映了对名声和成就的重视。
“名重一时”可以用于多种语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名重一时”在**文化中反映了对名声和成就的重视。古代文人往往追求声名显赫,以此为荣。在现代社会,尽管名声的获取途径有所变化,但人们依然渴望在某个领域内取得成就并获得认可。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佩与仰慕。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以及他们为后世所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在学术界名重一时的教授,他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当时我也受到了深刻的启发,立志在自己的领域内努力追求卓越。
在春天的花海中,他如同盛开的花朵,名重一时,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而当秋风起时,落叶归根,唯有他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
在英语中,与“名重一时”相似的表达是“famous for a time”或“celebrated in one's time”,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某个时期内的名声和成就,但可能没有中文成语的文化深度和历史感。
通过对“名重一时”的学,我认识到名声和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一种社会认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恰当地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使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同时,它也提醒我在追求个人成就时,应该保持谦逊和对他人的尊重。
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新唐书·杜甫传》:“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名重一时。”
《旧唐书·李泌传》:“泌有文学,多智略,名重一时。”
《清史稿·纪昀传》:“昀学问渊博,为文宗大家,名重一时。”
《明史·杨慎传》:“慎以博洽冠一时,文体为之一变,名重一时。”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名重一时。”
这位朱大人,学问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