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1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5:54
成语“名门世族”字面意思是“声名显赫的门第和世代相传的家族”。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地位显赫的家族,强调家族的历史、传统以及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名门世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家族制度和士族文化。在历史上,许多家族因其显著的政治、经济或文化成就而成为“名门”,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族、汉代的豪门等。相关的古文献中常常提到这些家族的荣耀与财富,形成了对“名门世族”的理解。
“名门世族”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的地位被视为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名门世族往往与权力、财富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当人们提到“名门世族”时,往往会联想到历史的延续、社会等级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提到“名门世族”,我常常联想到权力和荣耀的象征,同时也伴随着责任与压力。出身名门的人往往被寄予厚望,既享受特权,也承受期望的重负。这种复杂的情感在我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期待时尤为明显。
在我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个来自名门世族的同学。她的家族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尽管她出身显赫,但她却非常低调,常常强调努力和个人价值。这让我意识到,名门世族的背景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个人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名门世族”:
名门世族传承久,
风华绝世自人愁。
繁华背后藏隐患,
一朝风雨覆平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名门世族”的概念可以用“noble family”或“aristocracy”来表达。这些词汇同样强调家族的地位和历史,但在不同文化中,家族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名门世族”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家族背景的描述,更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社会的脉动。
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祖先中孝勤俭以成立之。
《清史稿·张廷玉传》:“张氏名门世族,自明以来,世为大学士。”
《明史·徐达传》:“徐氏名门世族,自元以来,世为名将。”
《宋史·文彦博传》:“文氏名门世族,自唐以来,世为显宦。”
《旧唐书·李德裕传》:“李氏名门世族,自魏晋以来,世为宰相。”
《晋书·王导传》:“王氏名门世族,自汉以来,世为三公。”
即如家嫂,是~,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