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6:10
成语“名闻利养”由四个字组成:“名”、“闻”、“利”、“养”。字面意思是指追求名声、利益和物质享受。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过于重视名利,容易为了追逐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失去内心的平静和真实的自我。
“名闻利养”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但其构成的每个字在古代文献中都常见于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批判。古人常常警示人们不要为名声和利益所迷惑,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名利的反思。
在不同语境下,“名闻利养”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中庸和内心的修养。因此,“名闻利养”一词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追求表面成就的人。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主义的盛行,这一成语的警示意义仍然适用,提醒人们不忘初衷。
“名闻利养”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反思。它让我思考在生活中是否有过于追求物质和名声的经历,是否真正关注内心的需求和价值。
在生活中,我曾经在职场上遇到同事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最终却失去了同事间的信任和友谊。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名闻利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醒我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诗歌中,我尝试融入“名闻利养”:
名闻利养皆浮云,
心中理想才是真。
宁静致远持长志,
不羡繁华唯自珍。
这首小诗表达了对名利的轻视,强调内心的追求和理想才是人生的真正财富。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强调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道德沦丧。这表明不同文化对名利的看法虽有差异,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对物质追求的警惕。
通过对成语“名闻利养”的学,我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更深的反思。它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更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引导。在表达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有效地传达对名利的看法,促进更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乐多畜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余资具。
西土有诸讲师,家置一编,户抱一偈,~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