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2:29
“年轻力壮”这个成语由“年轻”和“力壮”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年龄年轻、身体强壮。它通常用来形容年轻人充满活力、精力充沛,能够承受较大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奋斗精神。
“年轻力壮”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的构成反映了**传统文化对青春和力量的重视。在古代,年轻人被视为国家和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力量和活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语境下,“年轻力壮”可以用于多个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年轻力壮的形象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常被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年轻力壮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年轻人被期待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
“年轻力壮”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青春的奋斗和活力,常常激励我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提醒人们珍惜年轻时光,努力拼搏。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个志愿者活动,大家都是年轻力壮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力劳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年轻人的力量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年轻力壮”:
年轻力壮似春风,
奔涌而来无畏惧。
山川河流皆可越,
心中梦想永不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young and strong”或者“full of vigor”。这些表达同样传达出年轻人充满活力、能够迎接挑战的积极形象。
通过对“年轻力壮”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年轻人的一种描述,更是对一种积极生活态度的鼓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加深了我对文化的理解。这个成语提醒我珍惜青春,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长壮有姿貌。”
《后汉书·班超传》:“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汉书·王莽传》:“莽年四十,力能举石。”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年二十,力能扛鼎。”
我们正~,应为社会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