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4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12:08
“败鳞残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破败的鳞片和残缺的铠甲”。它形象地描绘了战斗或冲突后的惨状,通常用来形容经历过惨烈斗争后,身心疲惫的状态或情景。基本含义是指遭受重大损失,形势非常糟糕。
成语“败鳞残甲”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原文描述了王羲之在战乱中艰难求生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战斗的残酷与不易。成语中的“鳞”和“甲”分别代表鱼和甲虫的保护,象征着战士的装备和防护,因而可以联想到战斗后的惨状。
“败鳞残甲”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败鳞残甲”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生活艰辛的体悟。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条件改善了,但面对职场竞争、家庭压力等,依然能够感受到“败鳞残甲”的状态。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韧性。
“败鳞残甲”带有一种悲伤和失落的情感,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挫折时的无奈和挣扎。这种情感反应使人意识到生活的艰辛,也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求希望。
在工作中,我曾经历过一个项目的失败,团队的努力成果化为乌有,大家都感到败鳞残甲。这让我意识到,尽管失败令人沮丧,但也促使我们在下一个项目中更加努力,汲取经验教训。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败鳞残甲”:
战火纷飞似梦幻,
英雄一去不复还。
败鳞残甲映夕阳,
悲歌一曲诉衷肠。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用“battle-scarred”来形容经历过战争或重大挑战的人或事物。虽然意义相近,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通过对“败鳞残甲”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生活中艰辛与挑战的真实写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具深度和感染力。它提醒我在面临困难时,要有勇气面对,努力向前。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