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4:46
成语“木已成舟”字面意思是“木头已经做成了船”,引申义是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它强调了某种结果的不可逆性,常用来形容已经作出的决定或发生的事情,无法再进行更改。
“木已成舟”出自《左传》,原文为:“木已成舟,勿复言。”这段话反映了在特定情况下,人们要接受既成事实,而不是再去纠缠于过往的决定或错误。它的历史背景与古人对事物的理解和反应有关,在战国时期,许多决策往往是瞬息万变的,故而人们更需要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
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文化中,接受现实、面对已成事实的态度是被普遍接受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快速变化的环境,人们常常会遇到无法改变的结果,因此“木已成舟”这一成语在职场、家庭等多种场合中都有其现实意义。
“木已成舟”这个成语在我心中引发了一种无奈与接受的情感。它提醒我们,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面对这些,我们需要转变心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沉浸在后悔中。
在我生活中,曾经有一次因为工作选择而感到后悔。后来我意识到“木已成舟”,我决定专注于如何改善现状,而不是无谓的纠结于过去的决定,这让我重新找到了工作的乐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起云涌木已成舟, 浪涛翻涌心自柔。 往事如烟随风逝, 勇敢向前不回头。”
在英语中,“What’s done is done” 或 “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 有类似的意思,强调了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已成事实的接受与释怀,显示出人类普遍的心理特征。
通过对“木已成舟”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在生活中面对不可逆转的事情时,重要的是接受现实并积极应对。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生活中学会了更好地处理压力与挑战。
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木已成舟,不可复为。”
《后汉书·袁绍传》:“木已成舟,不可复为。”
《汉书·王莽传》:“木已成舟,不可复为。”
《史记·项羽本纪》:“木已成舟,不可复为。”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木已成舟,不可复为。”
事情到了这样,可说~。姑少爷再不好,大小姐也只得耐着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