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1:47
成语“朝奏夕召”的字面意思是早上上奏,晚上被召见。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短时间内频繁地被召见或请示,通常用于形容官员或臣子在朝廷中的忙碌与重要性。
“朝奏夕召”源于古代的官场文化,尤其是与的关系。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官员向请示、汇报的频繁性,通常在朝廷中,臣子需要及时向汇报政务或紧急事务。具体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后汉书》《东周列国志》等古典文献中,表明了这个成语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广泛,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官员的职责与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成语“朝奏夕召”反映了古代政治体制的运作模式。现代社会中,虽然官场文化有所变化,但在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领域,仍然存在类似的沟通与汇报机制。
“朝奏夕召”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繁忙的工作状态,常常感到时间的紧迫和压力。同时,它也让我思考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沟通方式,如何在高效与压力之间找到平衡。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有一段时间需要频繁与上级沟通,处理紧急项目,确实感受到“朝奏夕召”的状态。那段时间让我明白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认识到管理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座城市的喧嚣中,他如同一位朝奏夕召的官员,穿梭于各个会议之间,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每一次汇报,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每一次召见,都是一步靠近梦想的脚步。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frequent briefings”或“daily reports”来表达类似的概念,但这些表达往往没有“朝奏夕召”所承载的古代官场文化的深厚背景。
通过对“朝奏夕召”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的传承。它让我在语言学中,更加注重成语的背景与使用场合,从而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见“朝奏暮召”。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奏事,言曰:‘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上善其言,朝奏,夕召入议。”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大说,朝奏,暮召入议。”
布衣之人,怀奇抱策,而望~,岂易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