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1:48
“朝奏暮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早上上奏,晚上召唤”。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朝廷或官府对某人的频繁召见,或者指某人在某个职位上被频繁提拔或任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官场的变动频繁,或某人在政治上受到重用的情形。
“朝奏暮召”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是“朝奏暮召,故常侍于前。”意思是早上向**上奏,晚上又被召见,形容王允在朝中受到的重用与宠信。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官场中频繁的升迁和变化,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官场中的变动和不确定性,适合在文学作品、历史讨论、政治分析等语境中使用。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频繁被提拔或召见。例如,在谈论某位官员的升迁时,可以说:“他真是朝奏暮召,不久前刚升职又被调动。”
在古代**,政治环境复杂,朝廷的权力斗争常常导致官员的频繁更换,因而“朝奏暮召”反映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官场文化。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应用,尤其是在讨论政治或职场变动时,尽管具体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朝奏暮召”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安与变动的情绪,仿佛在提醒我们,官场如戏,变化无常。这种情感也让我思考到个人职业生涯中的起伏与不确定性,如何在变化中保持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频繁调动,每次升职或转岗都让我感受到“朝奏暮召”的滋味。虽然在变化中有些许不安,但也让我意识到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朝奏暮召”:
朝奏晨曦照旧城,
暮召月下影徘徊。
官场如梦多变幻,
愿君稳坐不惊雷。
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变动的感慨,同时希望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up and down”或“constant changes”,这些表达也反映了职场或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性。然而,汉语成语“朝奏暮召”更具历史文化内涵,直接与古代官场的权力斗争相联系。
通过对“朝奏暮召”的学,我认识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灵活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映,提醒我们在变化的时代中保持敏感与适应能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将极大丰富我的表达方式。
扞主父偃呴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奏言:‘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正其心,而后可以正天下。’”
《明史·海瑞传》:“瑞奏言:‘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正其心,而后可以正天下。’”
《宋史·岳飞传》:“飞奏言:‘臣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后汉书·班彪传》:“彪奏言:‘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先之以礼乐,次之以刑罚。’”
《汉书·王莽传上》:“莽奏言:‘臣闻圣王序天文,定地理,观象设教,以顺天意。’”
公孙大廷之对,相如词赋之材,主父、严、徐之雄辩,少孺、曼倩之诙谐,或朝奏而暮召,或徒步而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