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9:16
成语“不迁之庙”的字面意思是“庙宇不迁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信仰保持不变,通常用来比喻坚持原则、不改变立场或信仰。
“不迁之庙”源自古代的和祭祀文化。庙是供奉神明的地方,迁移庙宇意味着对神灵的信仰和祭祀的改变,因此“不迁之庙”体现了一种稳定和持续的信仰。这一成语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和**稳定。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不迁之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信仰与原则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的信仰和理念可能会受到外界影响,但强调坚持自我、保持信念的价值依然存在。
该成语给人一种坚定、稳定的情感反应,通常让人联想到勇气和信仰的力量。在表达时,它能够引导人们思考自己信仰的坚守与变迁。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长辈,他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对家庭的责任,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的坚持让我想起了“不迁之庙”,让我意识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信念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庙宇不迁信犹存,
风雨飘摇志不变。
心似磐石坚如铁,
踏遍山河仍自是。
在英语中,可以用“stand firm”或“unchanging faith”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坚守信仰和原则的重要性,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迁之庙”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装点,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哲理。在今后的交流和写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这样的成语,提高语言的深度与表达的力量。
宪宗皇帝有恢复中兴之功,请为百代不迁之庙。
《宋史·礼志》:“不迁之庙,其神不歆。”
《后汉书·祭祀志》:“不迁之庙,其神不歆。”
《汉书·礼乐志》:“不迁之庙,其神不歆。”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不迁之庙,其神不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不迁之庙,其神不歆。”
中宗复辟中兴,当为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