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7:26
成语“引决自裁”的字面意思是“自己决断,自我了断”,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在某种情况下,个体主动作出决策,以至于选择了自我结束生命的方式。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种绝望的境地,意指在面对无法解决的困境时,选择以极端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引决自裁”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文学中对于自杀、决断的叙述。在**古代,尤其是在战乱时期,许多英雄人物或文人由于无法忍受屈辱或悲惨的命运,选择以自杀来表现其忠诚或清白。类似的情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与耻辱的看重。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包括:
在**传统文化中,自杀常常被视为一种勇气和忠诚的表现,尤其是在面对耻辱和困境时。尽管在现代社会中,自杀的观念有所变化,但这仍然引发了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关注。现代社会更加强调生命的珍贵与价值,倡导寻求帮助而非极端选择。
“引决自裁”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沉重和悲痛的情感反应。在使用时,往往会联想到绝望、痛苦以及对生命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的强烈性使得它在某些表达中显得更加深刻,也提醒我们珍惜生命。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听闻一位朋友因压力过大而考虑极端选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意识到与他人沟通和倾诉的重要性,帮助他人走出困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诗歌中,我尝试将“引决自裁”融入到情感表达中: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听见远方传来的叹息,
那是无数灵魂的呐喊,
引决自裁,是绝望的选择,
但愿明天的阳光能照亮,
那些曾经迷惘的心灵。
在其他文化中,自杀的表达和接受程度可能不同。例如,在某些西方文学作品中,自杀被视为一种勇敢的选择,表现为对命运的不屈服。而在日本文化中,某些情况下的自杀被视为一种荣誉的象征,尤其是在武士道精神中。
通过对“引决自裁”的全面分析,我对生命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体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也提醒我们在面临困扰时要寻求支持与帮助。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够引导我们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宋史·岳飞传》:“飞知秦桧意,上书自辩,桧怒,讽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论飞,罢其兵柄。飞乃引决自裁。”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操自将击备,备败走,操追之,不及,遂还。备至下邳,引决自裁。”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汉书·司马迁传》:“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决自裁,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只因贾谊前上治安策中,有言公卿得罪,不宜拘辱,但当使他~,方是待臣以礼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