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48:10
成语“束贝含犀”字面意思是“用贝壳束缚,含有犀角”。具体来说,贝壳用于装饰和交易,而犀角则象征着珍贵和稀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高尚品德或精神境界,表达一种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涵的重视。
“束贝含犀”出自《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在边疆出征期间,身处艰苦环境,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这一成语正是借用班超的事迹,强调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富足和高贵。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绘文人雅士的风范,表达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被物质所驱动,而是追求内在价值的人。在演讲中,常用作激励人心的例证,鼓励人们珍惜内心的高尚情感,而非追逐表面的财富。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的观念根深蒂固。成语“束贝含犀”反映了这种文化氛围,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士人们常常追求“君子之道”。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财富被普遍追求,但“束贝含犀”仍然提示人们珍惜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物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高尚情操的人。它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向往,让我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贵。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志愿活动,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深刻体会到“束贝含犀”的精神,物质条件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心中的信念和追求。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唯有“束贝含犀”,才能让心灵找到归属。像那清晨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纯净的光辉,透出一份宁静与高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ner beauty”或“spiritual wealth”,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价值与品德。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共同的主题是追求心灵深处的真实与美好。
通过对“束贝含犀”的学*,我更加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内在修养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高尚的品德和信念。
染一枝春色淡,攒两叶翠痕低,束贝含犀,另一种风流意。
《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束贝含犀,莫非瑰宝。”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束贝含犀,皆为奇珍。”
《旧唐书·文苑传下·李邕》:“束贝含犀,无非至宝。”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引《谈薮》:“束贝含犀,皆为珍玩。”
《南史·王僧孺传》:“束贝含犀,莫非奇宝。”